中國民航局低空地理信息與航路重點實驗室召開2024年度工作總結會
?
2025年1月21日上午 ,中國民航局低空地理信息與航路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在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召開了2024年度工作總結會暨學術委員會會議。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廖小罕研究員(實驗室主任)、委員許浩研究員、王琦安研究員、鄭方能研究員、王俊彪教授、趙嶷飛教授、萬志強教授、陳新鋒教授級高工、王劍高工參會。會議由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陸鋒研究員主持,廖小罕與地理資源所科研處處長呂愛鋒分別致辭。地理資源所低空資源開發利用研究室主任岳煥印、副主任葉虎平、程詩奮,低空實驗室用戶委員會副主任張妍及其他民航實驗室副主任和職工、學生等共50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實驗室秘書長葉虎平代表實驗室向學術委員會全面匯報了實驗室2024年度的科研進展、行業動態和能力建設工作,展望實驗室下一年工作重點,圍繞提動能、增效能、擴功能,提出服務民航局管理和行業發展的需求,推動低空公共航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揮實驗室成員單位在工具應用、規范標準、產業創新方面的優勢,把實驗室建設成為支撐無人機規模化應用和低空資源開發利用與低空經濟的科研高地。在2024年度,地理資源所在低空經濟發展與低空路網基礎設施建設、全時全域無人機智能組網觀測系統軟、硬件平臺研制與國際/團體標準制定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并在全國多個縣市區開展航路規劃及春蠶系統實際應用等。副主任單位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民航管理干部學院、中國民航大學、翱翔星云和埃洛克公司也分別在中國無人機沖突探測與解脫及其仿真工具、智慧城市空中出行(SAM)關鍵技術與系統、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融合運行安全風險監測技術、組網系列應急可視化移動指揮系統、數字城市與實景三維平臺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實驗室副主任趙嶷飛教授帶來題為《城市空中交通系統構建與運行管理體制研究》的學術報告,內容涵蓋無人機低空經濟的國內外發展現狀、運行模式與規則研究等領域。報告提出通過技術與規則結合優化空域管理,探索構建結構化航路和公共航路網絡的路徑,以推動低空經濟的規模化、安全化發展,并強調學科交叉及產業協同的重要性,展望了無人機行業未來發展階段的重點方向。
各位委員認真聽取實驗室年度報告與學術報告,對實驗室取得的突出成績和貢獻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對實驗室的未來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提出了寶貴的建議。2025年度,實驗室的發展方向需立足與國內低空經濟熱點和安全托底的重大需求,結合國際前沿科技發展動態,圍繞低空經濟技術體系、應用場景建設、標準建設、國際合作、信息融合等重點方向開展工作。具體包括:第一,服務低空經濟國家戰略,圍繞頂層設計需求,提供技術支撐與創新解決方案;第二,加強低空航路規劃與數字化底座建設,探索適配不同應用場景的航路分類與協同模式;第三,聚焦低空運行基礎設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及相關標準的研發和完善;第四,推動技術從學術研究向實地應用的深度下沉,構建典型應用場景示范與業務化運行體系;第五,依托跨機構協同創新,聚焦關鍵領域,構建具備高可靠性和可持續性的低空經濟發展技術體系,為國家低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廖小罕代表實驗室總結表示,實驗室認真聽取各位委員提出的寶貴意見、建議,緊跟國家低空經濟發展戰略,推動國際合作與開放創新,攜手各共建單位,發揮學科交叉優勢,打造低空經濟領域的科研高地;實驗室將面向用戶需求,聚焦低空公共航路和地理信息技術的深化應用,加強數字化底座建設和標準體系完善;同時,推動低空公共航路在全國地方重點產業和試驗區的示范推廣,促進研究成果的實際轉化,共同為國家低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圖 1?參會人員合影
圖 2?會議現場
?
附件下載: